当前位置: 招生首页 > 办学特色 > 正文

烟台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体系建设探索

【阅读量: 631| 发布日期:2019-07-20 】

烟台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体系建设探索

多方参与,双向互动,四级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

在地方高职院校中的实践

烟台职业学院是2002年由3所成人高校和4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,建校八年来,学院一方面抓资源整合、新校区建设,一方面抓教育教学改革,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围绕“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”的制度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,结合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,探索出“多方参与,双向互动,四级融合”的校企合作模式。

一、形成背景

建校之初,我们提出了“由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,由中职教育转向高职教育”的工作思路,坚定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,培养新型实用人才”,的办学定位,“区域融合”、“以岗定教”、和“校企共育”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特色。2003年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,各系成立校企合作科,把校企关系的密切度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。目前,学院与212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与省、市的12个行业建立了定向合作关系,累计引进企业资金3000多万元,建立了6个生产性实习工厂,引进80多个课程合作项目。合作项目主要有订单教育、顶岗实习、共建专业、设备引进以及集人才培养、职业技能鉴定、技术服务、课程开发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合作等。

同时,我们也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环境因素,对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遇到的有关问题积极探索。比如,如何处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;成功的个案如何普遍推广;体制机制如何构建;校企一头热、一头冷的局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;如何争取政府的有利政策等。经过几年的实践,我们提出的“多方参与,双向互动,四级融合”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。

二、案例介绍

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:学校应吸纳各方资源,主动地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综合职能部门以及行业组织、有关企业的联系,根据教学需要和各方合作意愿,互利共赢,实施政府推动式、行业对接式、校企联姻式、项目嵌入式等形式的合作。形成逐级递进,相互融合的校企合作体系。

政府推动式。建立专业与产业的联动机制,制定并实施《烟台职业学院服务烟台行动计划》。与开发区、高新区签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,组建学院改革与发展顾问委员会,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,各系召开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,搭建常态化的校企交流平台。根据产业结构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,学院被确立为山东省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,省市财政共投入40万元的专项经费,用于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教学项目建设。每年输送近千名毕业学生的同时,还承担企业培训任务,校企合作始终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盘子,保持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性。

行业对接式。与行业的合作是基于行业组织涵盖企业多、专业性强的优势,发挥行业组织的纽带作用。目前已有一批比较成熟的合作项目。与烟台市建设局共建的烟台市建筑业特种作业培训基地,采用“校企共建,以校为主”的运营模式,学院在实践教学区划出地块,由烟建集团公司投资350万元,建成面向全市建筑行业开展12个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的基地,70%的培训项目由校内教师承担,同时可满足5个教学实训项目的要求,每年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;电工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基地,安监局投入30万元建立电工操作车间,承担中级维修电工等3个培训鉴定项目,已累计完成3000人的培训任务;加入由烟台市发改委牵头,100多家物流企业参加的市物流协会,学院为副会长单位,经济管理系主任担任副秘书长,物流教研室主任担任发展培训部部长,承担会刊《现代物流》的编辑工作,通过参与协会活动,建立了与区域内众多物流企业联系,合作关系稳固;担任烟台市机电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,与机电行业在人才供求、职业标准认定、技术服务、顶岗实习、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。该项目获得烟台市2008年创新成就奖。

企业联姻式。与企业合作的重点转向了拓展合作内容,密切合作关系,实现联姻式合作。主要有三种形式:一是建立校企战略同盟。有代表性的是学校与世界500强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合作。富士康在烟台投资建设的鸿富泰电子有限公司用工规模达到10万人,2006年,双方签订合作协议,企业投入380万元,建设了SMT生产线,设立SMT班,实施订单培养,成立由校企双方参与的教学管理机构共同组织教学,企业先后为学校培训岗位课程教师12位,企业2位工程师常驻学校,企业每年向学生发放奖学金90多万元。三年来,累计为企业输送人才1090人,有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担任项目工程师,就业层次较高。其中50多人已成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,学院成为富士康重要的人才资源后备基地。二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工厂。学院提供场地,企业将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引入学校,围绕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,双方共同制定生产组织方案,不仅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条件,而且师生还参与产品和技术研发。目前,包括烟台特晶电子公司、烟台礼智电子公司和正宜革制品及服装生产车间等6个工厂运行良好。三是以校企双向兼职为纽带建立紧密性校企合作关系。学院制定管理办法,鼓励教师到合作单位担任技术管理职务,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任系副主任或教研室副主任,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课程开发、课题合作、职业培训等,实现在教学、科研、技术服务方面的深度合作,目前通过双向兼职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28个。

项目嵌入式。这种方式是将企业比较成熟的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引入校内,将培训内容和课程嫁接转换到课程体系中,以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岗位针对性。汽车工程系T—TEP项目是一个成功实例。T—TEP(TOYOTA—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)系“丰田汽车技术教育课程”,丰田公司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先进的教学设备,经过丰田公司的培训认证,5名专业教师获得T—TEP培训讲师资格,教学按照企业标准进行,实行“组班—教学—就业”一体化的模式,每年举行一届丰田招聘会,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%以上,在已毕业的三届学生中,30%的学生已获得高薪岗位。以T—TEP项目为基础,我院承担的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设计与实施》课题,获得山东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。类似的项目还包括与上海通用的ASEP项目,与思科公司的 NIIT项目等。

三、思考与设想

1.高职院校应根据办学类型和专业不同,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,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校企合作的落脚点。

2.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,政府、行业企业、院校等参与方均要有相应的政策安排,政府、学校要有专项投入。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,有所作为,实现良性互动。

3.为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,高职院校除人才培养外,还应在技术服务、职工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。